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功举办第四届工程类研究生学术论坛
时间:2024-05-29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部署,大力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新模式,加快提升全校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造就更多卓越工程师高层次人才,6月10日,我校成功举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四届工程类研究生学术论坛”。
论坛以“技术引领 追求卓越”为主题,立足新时代国家对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和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面向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以着力打造科大特色、世界一流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为目标,以探索有组织科研与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导向,以深入实施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工作为抓手,促进跨专业跨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交流,大力提升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努力开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格局。
论坛由研究生院和苏州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以“主论坛+分论坛”、“线上+线下”的形式进行。经过前期广泛宣传动员,全校1261名工程类专业学位及其他类型研究生通过“研究生信息平台”选课报名,400余名研究生线下参加。线上论坛以“微赞直播”平台同步直播进行,约2.23万人次通过直播实时观看,约22.2万人次进行实时浏览。论坛在线上线下均取得热烈反响。
6月10日上午九点,学术论坛开幕式及主论坛在我校高新园区学术交流中心103会议室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大副校长杨金龙出席并致辞,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邓兆祥、工程科学学院副院长裴刚、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生部副主任杨立中、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兴权等领导和嘉宾出席论坛开幕式及主论坛。主论坛特邀中国石油集团石油化工研究院副院长李阳、中国稀土集团中稀(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福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14所研究员凤瑞等我校工程硕博士改革培养专项联合培养单位技术专家和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潘挺睿出席并进行主旨报告。分论坛遴选工程类专业学位在校生、优秀毕业生和在职工程博士进行学术报告,旨在促进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与行业技术专家、优秀学者和不同领域研究生同学进行深度学术交流,拓宽学术眼界、启迪创新思维。开幕式、主论坛由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思敏主持。
杨金龙副校长在致辞中首先向积极参加学术论坛的各位专家、各位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全力支持论坛举办的各单位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办好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他阐明了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在目标导向、培养形式和质量评价方面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和新形势下的使命和任务;介绍了我校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发展规模、改革创新举措和工作成效。杨金龙希望同学们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认真听取论坛报告和专家意见,用心领悟创新精神和方法,心怀“国之大者”,强化学术志趣,深度参与项目,提升实践能力,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攻克“卡脖子”难题之路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奋斗镌刻青春的注脚,绘出人生的多彩画卷。
主论坛上,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副院长、正高级工程师李阳作题为《中国石油化工新材料发展现状与展望》的报告,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智能医疗器械前沿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潘挺睿作题为《中国科大苏州创新医疗器械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中国稀土集团中稀(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程福祥作题为《稀土产业链安全稳定的技术支撑》,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14所研究员凤瑞作题为《兵器微电子院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报告。4位专家分别从不同的行业视角,分析各自行业目前面临的形势和机遇,重点指出各自行业在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方面的需求以及能力素质要求,为在校研究生同学加强创新能力和提升综合素质提出了有益的意见建议。
6月10日下午,由先进技术研究院、工程科学学院、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牵头承办的“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与能源动力”“材料化工、资源环境与生物医药”三个分论坛同步进行。分论坛由我校陈海波教授、王永教授、余彬教授主持,分别有5名专家评委对各研究生代表报告进行现场点评。论坛现场气氛热烈,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生充分展示自我,向专家评委和其他同学汇报、分享个人在专业领域上的研究成果,互相启迪,不断完善,取得了很好的学术交流效果。
举办全校工程类研究生学术论坛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落实党中央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持续落实中国科大“德创”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的题中之义;是加快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的有效途径。论坛自2020年开始举办,迄今已成功举办四届,在广大师生群体中取得了积极反响,也成为了我校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大招牌。我校将进一步总结经验,紧盯国家战略需求和前沿领域,抢抓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机遇,加快推进学科专业调整、不断优化研究生培养体系、持续深化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着力加强“双导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木有更多了